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PNH)是一种罕见的血液系统疾病,发病率约为1~10/百万[1],以青壮年患者居多,20~40岁患者约占77%[2]。其发病机制是由于造血干细胞 X 染色体上 PIG-A 基因突变,导致糖化磷脂酰肌醇(GPI)锚合成障碍,进而导致成熟血细胞表面缺乏 CD55 和 CD59 等 GPI 锚连蛋白,补体灭活能力减弱,导致红细胞破坏[1,3,4]。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的血管内溶血(IVH)、血栓形成倾向和不同程度的骨髓衰竭;其中慢性IVH可引起疲劳、血栓、肾功能不全、疼痛、意识障碍呼吸困难等多种临床表现,首诊科室往往并非血液科,易被误诊、漏诊,导致随病程推移出现器官功能障碍[5]。
PNH虽然是一种良性疾病,但若不进行治疗,五年内的死亡风险高达35%[6]。更加令人沮丧的是,传统药物治疗PNH的临床获益十分有限:激素治疗仅可短期改善PNH患者症状,无法控制溶血、降低血栓风险及改善肾功能[7-8],5年生存率仅为66.8%[9],且长期使用可导致多种副作用[7,10-11];国际指南/共识均不推荐激素治疗PNH[12-14]。因此,PNH患者对创新药物的需求十分迫切。在补体抑制剂(如依库珠单抗)上市之后,PNH 的预后得到了显著改善,为PNH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选择[5]。
那么,对于 PNH 的诊疗现状和前沿研究,您是否还有以下疑问:
为加深补体相关疾病领域的学术交流,北京白求恩公益基金会将于2024年8 月24 日在北京举办“补体日-补体相关疾病领域学术交流会”。届时,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付蓉教授、北京协和医院韩冰教授、法国圣路易斯医院Peffault de Latour教授、韩国三星医疗中心Jang Jun Ho教授、江苏省人民医院何广胜教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刘立民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同仁医院刘立根教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何川教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许改香教授、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刘容容教授、陆军军医大学新桥医院姚浛教授、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王顺清教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许书倩教授,多位国内外权威专家学者将与广大医生一同深入讨论「中国PNH克隆筛查及补体抑制剂治疗监测中国专家共识」、「PNH发病机制及末端补体的作用」、「血管内溶血 vs血管外溶血,危害孰轻孰重」、「PNH与骨髓衰竭性疾病」、「依库珠单抗在中国人群中的应用」等热门话题,共同分享学术前沿、探讨领域新知、提升科学认知、推动指南革新、促进学科发展;进而加强国际合作,推动PNH治疗领域的进步,助力实现健康中国2030的宏伟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