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由北京白求恩公益基金会主办,国家眼部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提供专业指导以及支持的“白求恩·眼底疾病全病程管理项目”东区联盟大会在历史文化名城徐州市召开。本次会议亮点纷呈,不仅带来了“筛-转-治-管”一体化连续型服务模式的全新理念,更有新加坡眼科大咖亲临现场,分享全球领先的眼底疾病早筛及创新优治的宝贵经验。此外,东区全病程管理项目的先行落地成果展示,充分体现了我国眼科事业正扬帆起航,乘风破浪,朝着更高水平的发展目标迈进。
大会由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的李甦雁教授和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的曲毅教授联袂主持。
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的丁继存教授作为东道主,在致辞中表示:随着我国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口数量迅速攀升。面对老龄化带来的社会影响及疾病管理挑战,全面、系统的慢性病全程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于光之岸,启未来华章,展时代宏图
许迅教授在演讲中深入阐述了眼底疾病全病程管理协作网络的深远背景及其发展蓝图。他指出,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患者数量上升,加之近视问题日益严重,眼底病已成为我国视力丧失的主要威胁。面对眼底病长期治疗和管理的挑战,通过建立标准化诊断和治疗中心,构建远程筛查体系,从而有效提高了眼底病的防治能力。同时倡议政府出台眼底病服务规范,以改善患者就医体验和长期治疗结局。最后,许教授号召眼科界的同仁们携手并进,共同为推进我国眼健康事业的进步贡献智慧和力量。
全球眼底创新趋势:
新加坡眼底疾病早筛及创新优治经验分享
吴伟强教授指出,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和新生血管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nAMD)是全球视力丧失的主要原因。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患病率不断上升,迫切需要系统化的筛查和有效治疗方法来减轻全球患者和医疗保健系统的负担。新加坡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筛查模式(SiDRP)通过眼底照片和云端传输,实现了快速诊断和转诊,有效降低了糖尿病眼部并发症的发病率。人工智能(如Selena+)的应用提高了SiDRP的效率和精准度,减少了工作量。
精准筛查,智启未来健康新征程
张正培教授强调了玻璃腔注射服务能力提升后,全病程管理需从提高患者发现和转诊效率、优化治疗方案以及加强慢病管理三个方面进行改进。建议引入智能化早筛设备,通过OCT AI预检技术,及早发现亟需治疗的患者,并通过读片系统提升医技护人员的读片能力,搭建早筛数据库,实现绿色转诊通道的便捷治疗。对于单通道抗VEGF疗效不佳的患者,应及早转换至创新双通路治疗,以获得更好的功能和解剖学结局。同时,推动一站式玻注便捷治疗,引入长间隔治疗方案,提高患者满意度。在慢病管理方面,要实现随访登记、空中患教、患者居家疾病自测、线上随访等功能,搭建高质量的全病程数据库以支持科研。此外,张教授还介绍了内分泌门诊分流引流和跨科室协作筛查流程,以及创新治疗方案的推行,分享了医院近期筛查成果和项目提升计划,旨在提高筛查数量、转诊率和自动化管理水平,为科研提供数据支持。
卓越优治,铸就美好视界璀璨华章
朱蓉嵘教授详细阐述了其所在医院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筛查和治疗领域的创新实践。该院引进了AI 眼底相机及AI OCT技术,并在体检中心、社区以及流行病学调查基地广泛推广,显著提升了DME的筛查效率。朱教授着重指出,眼科医师在门诊诊疗过程中应细致询问病史,并与内分泌科保持紧密的协作关系,以提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检出率。在治疗策略方面,朱教授分享了针对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患者玻切术中DME的诊断与治疗研究成果。她指出,术后立即对黄斑水肿进行治疗,可以显著提高患者视力,并有效减轻水肿症状。此外,对于患者的经济负担和治疗依从性问题,朱教授呼吁为患者提供更为经济、高效的治疗方案。她表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防治工作需要眼科、内分泌科等多学科通力合作,期待更多同仁的加入,共同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提供更为优质的医疗服务。
本次会议的圆满成功,不仅巩固了东区联盟成员之间的紧密协作,也为我国眼底疾病全病程管理事业的稳步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坚信在全体与会同仁的齐心协力下,将持续提升医疗服务水平,为推动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贡献新的智慧和力量。